"天青泥"天青泥; 在紫砂泥中,自古以天青为最。什么是天青泥?现在有两种说法。一说雨过天青色。而称为天青,青黑中泛蓝。瓷器类的天青色既是此色。而紫砂中的天青,与瓷器的迥异。明周高起《阳羡茗壶录》中记述:"天青泥出蠡墅陶之黯肝色。"是说原矿开采后提炼成泥巴的颜色像浅猪肝色。
为什么把这种矿土叫做天青泥,探究依据,一、天青,染色名。深黑而微红;所谓深青而含赤色的绀色(《辞源》371页).二、前人因这种泥与天青染料相似,习惯称之。据说丁山大水潭原本是开采紫砂泥的宕口,天青泥即产于此。后来挖通了地下水脉被淹没,成了一个大的水潭。最近政府为民办实事,开发整修大水潭成公园,潭边立长乐陶庄制作的大型紫砂塑像-始陶异僧和紫砂壁画,供市民休闲和了解旧时窑场概况。 在紫砂行业内,长期以来习惯把紫泥称为青泥。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仍是如此。1932年出刊的《宜兴陶器概要》中记述:"宜兴陶器,大体可分两种。而在产地内部则可分六种,试分述于后。 第一类,青泥业(紫砂业) 一、青泥业之业地蜀山、潜洛、上岸; 二、原料产地:青龙山、赵庄山、银墅山; 三、泥料名称:青泥(一名紫砂)、绿泥(又名潭砂泥)、大红泥……" 此处青龙山有误,应为黄龙山。上岸即今紫砂村,朝庄即今赵庄、银墅即今任墅。之所以引用上段文字,是为印证在紫砂业内一直都把紫泥称为青泥。而天青泥则是紫泥中最好的泥,经过烧成后颜色深沉,色调傲然不群,气质高雅,不炫夸,和润、典雅,古朴稳重,古意盎然,泡茶好喝,评价好。旧时紫砂业者用泥都考虑成本,一半的紫砂壶所使用的泥料,都是普通的紫砂泥。为了达到视觉美感,既要成本低,又要收缩率小,用的泥料俗称中泥或红中泥。为了达到美感,就在坯件表面粉刷红泥或本山绿泥,术语叫化妆土,较大容量的普通茶壶也都如此。真正的天青泥泥性: 粘度适中、疏密均具、云母、石英含量较高,张力足、变形大,为较珍贵之泥料。原矿收集不易,色泽特殊,因原料稀少,而且烧成变化莫测,制作难度极大,所以非高手不用,非精品不做。 因为天青泥稀缺,上世纪七十年代,宜兴紫砂工艺厂一人工合成的方法,欲使天青泥在现。由此出现了拼紫泥。但终因基矿、配方基量产等因素,未能如愿。但偶尔也曾出效果,只是较少。所以现在市场流通的天青泥作品极少,大多是家用以前留存的老料。
价格也非常的昂贵。即使如此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精品泥料之最,大的紫砂收藏家一般都会想尽办法,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寻求一把天青泥的紫砂壶。用天青泥的紫砂壶冲茗: 亲茶性佳,香气醇滑,甘韵可口,温度时差掌握平实易上手,为不愿人云亦云的玩家,最独特明智的选择。适合泡乌龙茶生茶(轻焙火系列)、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。只是据我所知,真品老天青泥料在整个紫砂产区只有3家手上有。市场所谓的天青泥几乎全部是高仿或者拼配的料子,也请收藏家注意鉴别。